C小姐看起来非常愤怒,认为自己在职场上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自己的老公也正恰逢职业变动休息在家,
“我怎么这么倒霉,年底了,领导只给我评了个C,年终奖泡汤了,我老公也是那么没用,偏偏这个时候跳槽,我本来还想回家当全职太太呢!
这下好了,经济压力都担在我身上,我想辞职也不行了。
你看我一个朋友的老公就开公司赚好多钱,给我朋友开了个服装店,她只要轻轻松松收收账就可以了。”
印象里,C小姐一直都在抱怨遭遇了不公平对待,每次她说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都会碰到一些事情而让她做不成。
她说想换工作,但是又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其他公司不一定会录取她;她想要不早点生孩子,完成人生大事吧,又觉得老公不靠谱,赚钱不够多;她把她的不顺遂都归咎于老公,这严重影响了夫妻俩的关系。
其实,C小姐是个非常有能力和才华的人,但是在行事过程中,她总是乐于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让事情发展的更糟,而不主动去控制,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种不成熟的身心状态在潜意识中束缚着她,使她不用承担责任,并且一有机会就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指责别人:“一切都是你的错!”
受害者心态是什么?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控制。在这个角度之下,你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你无法也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受害者心态,不是家庭暴力、职场性骚扰、或是巨大灾难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状态,而只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暂的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实际上却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受害者心态是如何形成的
街心花园里奔跑着的孩童,在他摔倒的第一时间里,总是惊讶或好奇,他们抬起头来确认有大人在身边,然后放声大哭。这时候亲密养育者会将孩子抱起,给予抚慰和亲吻。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受伤是获得额外关爱的机会:我受伤了,你要为我难过,你必须做点什么来补偿我。
在幼儿园里,一旦有人伤害我们,老师就会让那个人向我们道歉。
遭受痛苦或是不道德、不公平的待遇时,应该而且必须被纠正过来——这是我们从小就根深蒂固的观念。
人们在幼年时不自觉地习得的让自身获得好处的这些观念,它所带来的行为模式也伴随着我们成长。成年之后,不再有权威人士出手相助,若不能对寻求公平和保护的自怜情绪加以有效的控制,就会演变成受害者心态。
大家身边都会存在这样的人,常常抱怨老板不能慧眼识英才,导致他在工作里无法发挥全部才能以获得晋升;抱怨伴侣不够体贴入微,总是忽略他在生活里细微的情绪体验;抱怨儿女不够听话,时时顶撞自己;抱怨周遭的朋友不耐心聆听自己的倾诉;甚至,抱怨马路上一辆随便超过他的车,或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友好的陌生人。
受害者心态会带来哪些好处
简单来说就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从差不多还没有习得语言的时候开始,每个孩子都知道如何通过自己受到的伤害来获取养育者的关注和补偿。长大以后,我们甚至会替自己创造这种被伤害到想哭的感觉来寻求他人对我们额外的情感付出。
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
不必为人生的失败承担风险
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
获得始终“我是对的”的感受
这看起来仿佛真的是一件好事。
真相呢?
关系里的过度依赖使人想要逃离
受害者心态使人把自己的快乐依附在他人身上。最常见的就是亲密关系里的过度依赖。如果你爱我,就有陪伴我、对我好、保护我不受任何伤害的责任。许多善良的人会尽力帮助一个他们爱着的受害者。但是这种帮助与关心,往往不会持续很久,受害者心态导致你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会消磨掉心底的爱,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慢慢地离开。
受害者心态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放弃
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一辈子都陷入这种情绪的泥淖中——不负责、不行动,也因此错失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这种看起来能够使人获得更多情感关注的心态,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的全盘放弃。
那么应该怎么办?
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的本质是残忍的,不公平的。与那只造就了你的精子相比,起初还有上百万只一样优秀的精子,想想它们如今在哪儿了呢?死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公平却永远不是宇宙的法则。没有任何人因为任何一件事情而欠你一个道歉,倘若有人向你道歉,那的确很好,但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道歉无法让行为逆转或是弥补伤害,它们只是听起来比较悦耳罢了。
假使有人无限度的包容你爱你,用心使你快乐,这当然是件美事。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可怨恨,爱自己,努力使自己快乐。
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起责任,就算错在他人也要对自己负责。负责真正的意思是,并不是要我们逆来顺受,而是,修整好你自己,向前进,继续生活。
即使你是一名受害者,你也必须让自己永远不要成为一名受害者。因为,在你等着某个人来纠正错误的时候,人生已经往前滚动,不再等你了。
尽管真相有时鲜血淋漓,敢于面对它,却使我们充满力量感的活着。
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该对我们心里被伤害的感觉负责。
预约心理咨询热线:0592-5801165
公益心理咨询热线:0592-5801162
美丽心灵心理咨询预约QQ号:1628287490
美丽心灵心理咨询预约微信号:15345926759
更多详情【厦门心理咨询网】http://www.xmxlz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