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咨询解答 | 联系我们 | 美丽心灵首页
热点公告: 1.三八妇女节,您的专属心理福利,请查收!2.早春二月,生机盎然——厦门美丽心灵心理咨询中心二月回顾3.中心动态 | 寒假如何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4.心理讲座 |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术研讨
咨询技术
心理流派
心理名家
心理学院
现实治疗的兴起与发展
文章点击数:3388  2011-03-01 18:37:47
(一)现实治疗学派之宗师: William Glasser
   William Glasser,1925年出生于美国俄亥州的克里夫兰 (Cleveland, Ohio)。早年就读于当地之克里夫兰高等中学(Cleveland Heights High School ),1953年毕业于凯斯工技学院(Cas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时年十九岁,起初担任化学工程师;继之又再就读于著名的西储大学医学院(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二十三岁时即成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至二十八岁,Glasser自医学院毕业后, 1957年在退伍军人中心(Veterans Administration Center)和洛山矶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接受精神病治疗训练,并在洛杉矶开业行医。受训期间, Glasser逐渐地体验到所接受的教导-弗罗伊德(Freud)模式,与实际的医疗成功经验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当时他的指导教授George L. Harrington和任职于Menninger基金会(The Menninger Foundation)Harrington 之辅导老师(Mentor)Helmut Kaiser二人对他有极大的影响。Harrington鼓励Glasser一起讨论如何面对精神医疗体系中更实际的治疗方法,并将其理念化成实际行动,加强Glasser有关现实治疗法的观念;他们两人从师生关系及至成为同事,在几近长达八年的相处中,Glasser时常向Harrington请教,其现实治疗理念亦渐趋成熟,Harrington 对他六O年代早期的现实治疗理念之发展帮助很大。而Kaiser则在处理与个案的关系上有特别的见地,影响Glasser开始看重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个案间的平等对待关系 ,以致Glasser后来强力主张唯有在温暖、积极、真诚、接纳、与不责备、不放弃的治疗情境中才能更有效帮助个案,重新获得能力去满足自我的需求,而能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Cory,1991; Glasser, 1965; Treadway, 1971;曾端真,1995)。  
    1956年,Glasser任教于温特女子学校(Ventura School for Girls),该校是加州处理少年犯罪的机构,当其时Glasser亦在洛杉矶整形外科医院(Los Angeles Orthopaedic Hospital)中工作。由于Glasser从事犯罪青少年的更生咨询工作,使其更确认古典精神分析理念与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实用,促使他开始发展与实验在许多方面与弗罗伊德精神分析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Glasser反对弗罗伊德将精神病人认定为无用者。他认为人应对他们选择的行为负责。Glasser(1965)表示:『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负责,是因为有『病』,而人有病,是因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p.16)。(1965)主张不负责任是需要被治疗的基本原因。 Glasser
     1961年Glasser的第一本书出版 「心理健康亦或心理疾病?(Mental Health or Mental Illness?)」,阐述了Glasser的初步现实治疗观念和基本理论,也奠定现实治疗的发展根基。1965年,Glasser出版「现实治疗法 (Reality Therapy) 」一书,书中更明白阐述他的现实治疗基本理念,即人需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所作的选择负责,因为Glasser认为每一个行为的决定都是经过大脑的判断和评估,人所选择的行为,在其时都被认为是最好的抉择;而这些行为的选择是为了满足自我内在的需求(Glasser,1984;1989) 。另外Glasser再次阐明只有在温暖的、积极正面的、接纳与尊重的、以及鼓励而非惩罚性的治疗情境中,人才能学习做更好的选择,也会以更负责的方式去过自己的生活。
1967年,Glasser于洛杉矶创立了「现实治疗协会」(Institute For Reality Therapy),从事现实治疗理论与方法的训练推广工作。该协会的分会「教育者训练中心」(Educator Training Center),专门训练从事于教育的工作者如何运用现实治疗法促进教育功效( Glasser, 1984)。因此,1969年,Glasser出版了第一本在教育上的重要著作「永不失败的学校(School Without Failure)」,是他将现实治疗的基本理念实际应用在学校中,帮助了解如何学习师生间彼此的互动关系,和帮助学生将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如何运用在生活中,以及指出学校通常有哪些做法会导致学生产生失败认同(Failure Identity),并如何改变这些做法,使能形成活泼的学习环境,发挥最大的学习功能(Glasser,1969;2000)。
1972年Glasser又出版了「认同社会(The Identity society)」一书,奠定了「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的基础,此理论除了说明个体应如何发挥个人心理与生理的功能之外,并讨论团体应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发挥社会的功能。控制理论是Glasser 受到William T. Powers 著述「行为:知觉的控制(Behavior: The Control of Perception)」一书很大的影响;当时Glasser强烈反对刺激─反应说(Stimulus—Response Theory),他反对人的行为是受到外来刺激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被外在事物所操控,而完全是因自我内在的力量所激发,所有的行为都是企图来控制自我的需求,以致能满足自我,过更丰富的生活(Powers, 1973; Cockrum, 1989; Corey, 1991; Glasser,1984; 1989)。至1984年,出版「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一书,更清楚阐明他的这一新理论及他的观察,在Powers书中所叙述的理念,对Glasser的观念给予极大的支持(Cockrum,1989)。因此,当控制理论被介入现实治疗运用时,促成了更有力量、更有效的治疗方法(Cockrum,1989;Corey,1991;Glasser,1989)。因此,1990年,Glasser出版「优质学校(The Quality School)」是将控制理论运用在学校管理上的延伸,而「控制理论经纪人(Control Theory Manager, 1994)」则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上的扩展。
1999年,出版「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再度清楚阐明Glasser现实治疗法中选择的意义, Glasser指出负责任的行为是能满足一个人基本需要的能力(Glasser,1965;1999);因此,人所选择的行为都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或心理需求,人当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 2000年又出版「现实治疗实务(Reality Therapy in Action)」说明如何将控制理论与现实治疗法应用至心理谘商实务上,以实际的例证说明,并教导人如何将现实治疗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在各种生活层面的冲突中,帮助其面对与解决问题,并更有效学习现实治疗法。
     自六O年代迄今,四十多年来,Glasser已创立现实治疗协会、教育者训练中心、以及品质管理协会,目的即在于期望经由这些机构将其理念散播至全世界。他时常在国内外演讲与主持研讨会,教导如何将选择理论与现实治疗法应用至心理谘商与精神疾病治疗实务上,帮助人了解如何运用现实治疗的技巧与方法面对生活层面中的各种问题。
由于其理论浅显、方法简明、效果卓著,自Glasser发表「现实治疗」以降,举凡老师、家长、学校行政人员、观护人员 (correctional and probation officers)、精神科医师、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师、谘商师等,无论是临床工作上或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教育问题、心理困扰、或是精神疾病,现实治疗都能极有成效的被应用于助人的工作中。以致很快的现实治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崛起而成为广受欢迎的一个派别。特别在青少年工作以及在军中的临床治疗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利用现实治疗法做为治疗酗酒及吸毒者的主要方法,且效果卓著(Corsini, 1984),故现实治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的地位实勿庸置疑,现实治疗不只在美国有极广泛的成长,更在世界各地皆受到极广大的欢迎。

(二)现实治疗之兴起
      William Glasser于1960年代首创一种崭新的方法,他早期从事精神科医师时,即已非常不满他所受教的治疗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当其时精神科医师认定有心理困扰的病人是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观念(Glasser.1965),以致后来Glasser创建了现实治疗的理论和技巧,即后来被称作『现实治疗』的心理治疗法。
Glasser(1965)早期在医院开始精神科住院医生的训练中,一直接受传统的心理分析治疗(psychoanalysis Therapy) 训练,但他发现这种治疗的方法效果极低,因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旷时又费事,许多的病人在延续两、三年的治疗中,不断的回溯童年的遭遇与经历,却无法帮助他(她)们改变病情或现行的偏差行为,使Glasser备感困扰与失望。
Glasser反对弗罗伊德将精神病人认定为生了病的无用者,将他(她)们当成在过去创伤中的无辜牺牲者,认为既然他(她)们无法控制那些外在的力量和环境,当然他(她)们亦无法为这些影响他(她)的事件或环境负责。 Glasser认为心理分析治疗只是不断的重述导致病患心理疾病的外在事件与人物,而未帮助他(她)们学习面对问题和导致他(她)们产生困扰的因素。又或,Glasser认为心理分析治疗虽然让病患能洞悉其潜意识中所呈现的心理困扰,认为透过治疗历程能使他(她)产生觉察而进行转移作用,并获得解脱,但在改变他(她)的病情或现在的行为却无能为力或无法在短期达成。使Glasser更确认古典精神分析理念与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实用,促使他开始发展与实验在许多方面与弗罗伊德精神分析不同的方法。Glasser认为也许这些分析讨论挺有趣的,但是实际上对病患却没有什么功效,甚至会使病情变得更糟,因为借着心理分析治疗过程之助,病患觉察到这些不能改变的力量与环境是他(她)所无法控制的,病患将更不能对其所为负责(Corey, 1991; Glasser,1965; 1989)。
Glasser不满意心理分析的做法,他认为人应对他们选择的行为负责。Glasser指出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就是因为有『病』,而人的病是就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负责。 因此, Glasser主张不负责任是需要被治疗的根本因素。Glasser主张所有的人都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用「病」来作为不负责任的借口( Glasser,1965)。Glasser(1965)认为负责任的行为是能『满足一个人基本需要的能力』(p.16)。因为,人为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或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行为以能满足自我的需求, 所以,人不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或是假装生病以躲避面对问题的困窘,又或用生病作借口以致无须承认自己的无能,避免面对无法解决问题的痛苦。人所选择的行为,在其时都被认为是最好的抉择,因Glasser认为每一个行为的决定都是经过大脑的判断和评估,然后才被选择来满足自我内在的需求,人既不想面对困扰,就干脆逃避,以为躲在「病」的面具后面,就可以逃离而无须面对解决问题的困扰了(Glasser,1965; 1984;1989) 。
Glasser的许多疑问来自处理个案的经验,特别是Glasser在担任温特女子学校的顾问时,在实际治疗的工作中,他发现那些所管训的不良少女都被当成是有情绪困扰的人,因此使得她们自认为无需为其触犯法律的行为负责,如此,她们的行为将难以转变,因她们可以用情绪困扰当作借口来逃避责任。这个发现使Glasser更坚定现实治疗的理念。Glasser又发现他的老师们也并未依照心理分析的方法去进行治疗,常常他们所教的一套治疗方法与实际处理个案的方法并不一致。反而他的老师们所用的治疗方法和他所酝酿出的现实治疗法的观念比较接近,因此,Glasser遂脱离了心理分析治疗的领域,专心致力于发展和实验现实治疗法的技巧。
Glasser的指导教授George L. Harrington同样是对传统的精神分析产生怀疑的老师,Glasser时常向Harrington请教并一起讨论,八年中,他们从师生到同事,对他早期的现实治疗理念之发展帮助极大,至此,Glasser现实治疗理念亦渐趋成熟,Glasser将之化成实际治疗的行动,从实际的治疗经验中证实现实治疗法的成效。
当时另一位任职于Menninger基金会Harrington 之辅导老师Helmut Kaiser亦对Glasser有相当之影响。Kaiser看重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个案间的平等对待关系,他认为真诚的接纳可以赢得个案的信任,使个案因获得安全感,而能加速增进彼此互动的关系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他的观念影响Glasser开始极力主张:惟有在一个温暖而完全接纳的积极治疗环境中,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个案。 Glasser发现有效的治疗绝不可能发生在一个负责任的治疗者和一个不负责的病患中间(Glasser, 1965);只有当治疗者与个案间建立起一种安全而信任的互动关系,才能帮助案主产生能力学习满足自我的需求;这关系可能是案主一生中第一次经验到接纳与满足。而这平等对待的关系亦可使案主因经验到治疗者的接纳、包容,而使他(她)易于学习满足在真实世界中之需求(Cory, 1991; Glasser, 1965; Treadway,1971)。
Glasser (1990) 阐明现实治疗法是一种不断前进的历程,又称为行动的治疗法 (Doing Therapy)。他指出,设立良好的辅导环境,才能建立和谐辅导关系,使案主确信他(她)们能得到确实的治疗。治疗者必须真诚的表达他(她)们协助的意愿,使案主产生安全感。他认为治疗者真诚和接纳的态度,可以使个案之归属需求得到满足,而愿意说明自己的问题请求帮助。
只有当确定建立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关系;然后才能开始正式疗程(Procedures),才能产生能力,帮助案主愿意去探索自我的困扰,有效制定行动(Action)和计划(Plan)来解决问题。Glasser相信辅导的艺术是在编织这两个步骤成为一致,帮助案主运用这历程,直至案主得到有效的改变;认识自我的需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改正自我观念,进而能评估自我的生命,及选择更有效的行为,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陈志贤,民86)。但在这个过程中,治疗者没有固定的治疗计划,纯以案主的需要为优先考量,治疗者唯一所做的是帮助案主发展一个可能发展的计划,帮助案主达成有效的控制,以改变所期望改变的行为。一个有效的计划是简单、易行、和可测量的。
个案与治疗者的关系,必须不断保持在一个完全接纳、温暖、正面、和积极的治疗情境中。而环境与疗程这两个步骤在治疗的关系中,同时间会因案主与治疗者间的互动关系、辅导技巧、与问答模式,不断的交互循环、运作。但,治疗者必须不断的鼓励个案帮助他(她)去执行所拟定的计划,并不因挫折而放弃尝试的机会,更不接受任何的借口,直到案主的问题达到解决(Wubbolding,1988)。
1960年,Glasser推出了他的第一本论着:「心理健康或心理疾病 (Mental health or mental illness)」?书中即阐释其对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的论点。他认为心理疾病是自我 (ego) 功能不良所导致,治疗者的职责就是有目的地帮助病患恢复自我的功能。只有自我功能健全的人,能在现实环境下合理的满足自我心理的基本需求,而当人能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之时,才能感到快乐与幸福。
      1962年,Glasser首度在公开演讲中介绍了现实治疗法的新观念,获得热烈的回向。逐渐影响许多人开始怀疑那些不要求病患负起生活和行为责任的治疗方法之功能。数月后,他又把现实治疗法的观念介绍到英属哥伦比亚感化学会(British Columbia  Correctional  Association ),并以「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名之。1965年,Glasser出版「现实治疗法」一书,此后,现实治疗法遂广受大众欢迎并被公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法。
 
(三)现实治疗之发展与延伸
现实治疗法自从1965年Glasser的「现实治疗法」一书问世迄今,一直被公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1970年代后期,Glasser在现实治疗中加入了控制理论 (control theory)(Cockrum,1989)。Glasser以「控制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受外在的事物所刺激而操控,行为的产生完全是因为自我内在的力量所激发,所有的行为之所以被选择都是企图来控制人自我内在的基本需求,以致能满足自我,过更丰富的生活。他极反对行为主义所主张的刺激─反应说,认定行为的产生是来自内在需求而非外在刺激。 Glasser的控制理论之观点如前所述是受到William T. Powers 观念影响,他认为行为是受内在知觉控制的(Powers,1973)。Glasser将控制理论介入现实治疗法,随后,1984年,「控制理论 :一个新的解释有关我们如何控制我们的生活(control theory-A new explanation of how we control our lives)」一书出版,将Glasser现实治疗的观点形成系统化的理论。Glasser藉由Powers的观念,假设人的大脑好像是一个控制系统。行为的产生是人试图控制感觉系统以满足心理需求时,所产生的反应方式;他解释人如何将头脑当作控制系统来运作,认为人因有自我内在的基本心理需求(Basic Needs),为满足这些需求,遂在脑海中的理想世界(Quality World)里形成一些满足内在需求时的图片(picture);所有的行为都是人为了尝试控制外在真实世界(Real World)以满足内在需求,而决定因应的行为。在真实世界中产生的经验,经由知觉系统(Sensory System)中价值(Valuing Filter)和知识过滤器(Knowledge Filter)的澄清、评估,亦会在感觉世界(Perceived world)中形成图像,经由比较区(comparing station)与理想世界中所储存的图片比较,然后抉择适当的行为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所有人的行为都可经由大脑的控制、比较、及学习而改变的(Glasser,1989,黄雅玲,民81)。
继之,1986年Glasser又专着「控制理论在教室中的应用 (Control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将他控制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控制理论,希望能帮助学生皆学得知觉控制的观念,使人人皆能过着成功与幸福的生活。加之其前所著「永不失败的学校」(Glasser, 1969), Glasser对于学校教育及青少年的关切实可见之溢于其论述之中;Glasser期望能借着他控制理论与现实治疗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满足感,了解行为是可以因学习而改变的,只要愿意「选择」努力学习,改变行为满足自我,就能过更丰富的生活,而不是命运所能左右的(Glasser,1986)。
又,1989年Glasser的妻子Naomi编着「控制理论在现实治疗中的实施:个案研究(Control Theory in the practice of Reality Therapy:Case studies) 」,这本书更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包括儿童、青少年、乱伦受害者、受虐儿童、服刑者、以及厌食症、、贪食症、肥胖症等等。使现实治疗成了更有力量、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应用于临床的实务应用,更将知觉控制的观念,用之于教育、生活、及助人关系中(Cockrum,1989;Corey,1991;Glasser,1984;1989)。
经过多年的实务应用,Glasser 1996年更将控制理论改名为「选择理论 (Choice Theory) 」,因其认为选择理论比控制论更能表达正向积极的感觉(周庭芳,2000),Glasser认为行为是可以有主动选择性的,人可以自己决定是要选择达成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或放弃自我让自己陷在一个孤立痛苦的生活中;人也可以选择过一个消极苦闷,或是选择过一个积极快乐的生活(Corey,1996引自李茂兴译;;廖凤池,民86; Glasser,1997) ;因为,Glasser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互动是棉密而紧凑的,在互动中,并非所有经验都是正向的,常会因为别人的举动而影响到情绪的起伏,如恋爱时感到快乐是因为感到被爱,吵架时感到很难过则是因为对方的行为或语气惹自己生气; Glasser认为在教导选择理论时,最难让学习者接受的部分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行为(Glasser,1997),例如在学校中,当学生上课意愿低落、学业成低就或有一些偏差行为出现,学校则因应采取一种高压强制的学习与管理方式,希望能达成管理或改变其在学校的不适应。因为校方认为是因未提供合宜适当的环境让学生来学习,因此造成学生会归咎于是外力让其表现不佳,而推卸责任进而不愿以有效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 所以,若能让学生愿意为自己做一些改变、愿意主动学习,则管理者与教学者不能应用刺激—反应(S-R)理论与学生相处,因为惩罚奖赏的效果都是短暂的,取而代之的是要让学生能感受到关怀、并提供使自我潜能发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也能把与学校相关的人、事、物皆放进其脑中的相片簿 (picture album),成为学生内心优质世界 (quality world) 一部份 ; 也就是说学生与管理者双方都必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选择有效的行为满足自我(周庭芳,2000)。
 
      当我们能领会Glasser对人格、心理需求、行为及其对教育、社会之观点后,才能了解现实治疗法每个步骤的意义,进而能加以灵活运用于助人过程中。
厦门心理咨询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www.xmxlzx.com 厦门美丽心灵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厦门市厦禾路863号九龙城1533室 本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李俊强律师 电话:13859911148
联系电话:0592-5801161 管理员:邹婉欣 e-mail:mlxl510@163.com
备案序号: 闽ICP备2022013739号
在线客服
×
培训咨询:
心理咨询:
EAP咨询:
综合客服:
0592-5801161